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娱乐大丈夫 > 第五十九章 春节

第五十九章 春节(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那初一以后呢?”

“台湾民间用一首新年歌,来说明新春期间每日的意义:初一早,意为开门大吉取于早;初二巧,这一天女婿回娘家向岳父拜年,乃稀巧之事;初三天通巧,这天叫赤狗日,任何人皆不利外出,弄不出什么巧事来;初四顿顿饱,因为客人都走了,剩下的菜肴自己吃;初五隔开,因为商家开门营业;初六舀肥,就是清除水肥;初七七元,这一天古称‘人日’,要吃面条,意为延年益寿;初八原全,意为暂时复原;初九天公天,这一天是玉皇大帝之寿诞,要拜神并送上贺礼;初十有食食,意为有吃没吃休息到初十;十一概概,意为大概如此;十二漏屎,意为吃坏肚子;十三食蚶糜配芥菜,也就是吃稀饭配素菜;十四结灯棚,就是提灯笼,因为马上元宵节了;十五上元瞑,就是元宵节。(文字小说就到‘’)

别的不多说了,单说说这初一吧。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主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这里有很大讲究的,对不同人要说不同的话。

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就是生儿子的意思;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意为祝老人活到20岁;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发财’;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就是快长大;对小姐言‘食甜给你嫁好夫’,就是嫁个好夫婿;而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这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

初一这一天的禁忌很多。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的,也不煮,吃的饭菜必须是除夕日预做的,谓之‘隔年饭’,表示去年的饭吃不完还有剩余。这一天忌煎粿,因为粿类经油煎后,颜色变成赤色的,而‘赤’与‘赤贫如洗’的‘赤’同意,系贫穷之意,不吉祥。初一要吃干饭,不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时会被雨淋或遭意外。初一至初五不能扫地,不可舀肥。万一非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倒掉一样,使家里受穷。不可骂人,不可打架,不问人讨债,不使身体受伤。如受伤,就是‘痛过年’,极为不吉利。不可打破或损毁碗盘瓷器,万一不慎打破,就用红纸包起来,等到初五‘隔开’之日,才把它投进河里,念‘打破瓷,钱银一大堆’等安慰的话,如此就可逢凶化吉。绝对不可午睡,因为老人言,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女人如果午睡,则厨房就会倒塌。”

“好吧好吧!”叹了一口气,忽地又乐了出来,姜成对着袁弘、孙晓说道:“这我要讲台湾过年习俗的话,你么也不能落下,我讲完后,你们也分别讲讲在湖北和东北过年的不同习俗,好不好?”

“行啊!”、“没问题!”袁弘两人当然不怂,“那你先说。”

“好的,那我就先说说台湾的过年习俗。”清了清嗓子,姜成缓缓说道:“台湾过年是这样的,每当一进入腊月,台湾过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每年的腊月十六这天是‘尾牙’。因为早年生活艰苦,台湾风俗中,每个家庭每月的十六都要设法改善一次伙食,称为‘做牙’。而十二月的十六号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故称‘尾牙’。 首发这一天,各家各户要摆上大鱼大肉,祭供土地公公,感谢其一年来的保估。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各商家行号也要在这一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过,这种风俗现已绝迹。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停了停,姜成又说道:“‘尾牙’完了接下来就是‘送灶’,又称‘辞灶’,就是祭灶王爷。(文字小说就到‘’)灶王爷传说是上天派住在各家各户的天神,每年年底都要返回天上向玉皇大帝‘述职’,汇报每户人家一年来的善恶,以便玉帝决定给予奖励或处罚,来年的吉凶也就由此而定,这对百姓来说是非同小可的,于是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用丰盛的祭品来供奉灶神;送灶王爷上天之后,差不多也是过大年三十了,大年三十‘守岁’、‘派压岁钱’这些,都与大陆的习俗差不多。”

“那之后就是吃大饭了吧?”袁弘问道。

“这么多讲究啊!”孙晓咂咂舌道。

“好了,我讲的差不多了,该你们了!”姜成拍拍手道,“谁先来?”

“我先来吧!”袁弘说道,“在我们湖北,过年也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俗谚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这说的便都是过年的事儿。

“没错。”姜成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不过这大饭也有讲究。在台湾,大年三十晚上,全家老少都会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边聚餐,叫做‘围炉’。炉边置一些铜钱,以示温暖如春,财气旺盛。围炉时所吃的一般都有象征意义。如一定要吃‘长年菜’(芥菜做的,表示长寿)、‘韭菜’(‘韭’与‘久’谐音,吃的时候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不横吃,不咬断,年寿才能‘久久长长’)。此外,还要吃萝卜(即菜头)表示好彩头;吃‘全鸡’,‘鸡’台湾方言谐音为‘家’,有‘食鸡起家’之意,表示全家福;吃‘蚶’取其繁殖力强之意,吃完后蚶壳要放在床下,表示会生蚶子蚶孙;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与元谐音,三元即是状元、会元、解元);而很多经过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运兴旺’。参加围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样菜都要吃一点。另外还都要喝上一点酒,以讨吉利。

围炉时吃的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从头到尾,慢慢进肚,以祝父母长寿平安。在围炉之后,台湾很多农村里面,还保留着‘观火盆’的习俗。门前点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从火盆上跳过,取‘兴旺如火’的吉意。边跳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些吉利话。火熄后,将灰烬送进厨房灶脚,祈求神明保估发财。

吃完之后,年长者要给年少者‘压岁钱’,然后全家围坐在炉边,说说笑笑,通宵不眠,谓之为‘守岁’。据说如此可以祈求双亲长寿,所以又叫‘长寿夜’。‘不睡’的闽南语是‘不睏’,而‘睏’与‘困’谐音,所以‘守岁’也是静待一个‘不困穷’的新春来临。”

“那姜成,在台湾过东还有没有什么特别一点,与大陆与众不同的习俗?”孙晓继续问道。

“有啊!”姜成想了想,说道:“就好像在台湾一些乡村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有趣的习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一些寺庙里就演戏,那些在年前无法还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催逼,就跑到庙里去戏避债。因为要是债主追到庙里来逼债,就会引起公愤,会群起而攻之。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债的人完戏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回家团聚了。这种习俗叫‘避债戏’是社会的产物,却很有人情味。不过债主也有办法对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旧衣服,提着灯笼上门讨债,佯称自己是从年三十晚上追到现在尚未归家,灯笼都还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讨债’,这种灯便叫‘讨债灯’。除非积怨很深,债主一般不会使用‘讨债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