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240四战之地(上)

240四战之地(上)(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季雨霖手指围着邯郸转一圈,继续说道:“现在邯郸四周全是解放区,这座城市已经成为深陷于解放区内部的一座“孤岛”!”

“但是,”林铁长走到地图前,说道:“邯郸终究是北洋军自内战爆发以来重点防御的大城市。对这样规模的城市发动攻击,我军队并没有十分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你们太行山野战军在清风店战场上缴获了一份《邯郸半永久防御工事、兵力部署及火力配系要图》,从要图上看邯郸的防御不是想象的那么薄弱。”

在林铁长的示意下,参谋长把《邯郸半永久防御工事、兵力部署及火力配系要图》铺开。

“你们看,内战爆发后,邯郸成为北洋军在中原战场的重要战略依托。驻守城中的第三军连年修筑城防工事,虽然该城没有城墙,但第三军还是围绕城市边沿修筑了三道防御体系,碉堡总数达到六千多个:第一道防御体系,是当年清军修筑的封锁沟,河南出闯将,清季的杆子闹得很凶,所以清军在邯郸城的城防建设的很是坚固。沟深三米、宽两米、周长约为三十多公里,沟外设有地雷群、铁丝网、鹿砦等防御设施,沟内设围墙、电网,每隔数十米筑有碉堡一座,碉堡、暗堡和交通壕、散兵坑彼此相连。第二道防御体系,是以环绕市区的大建筑物和北兵营为依托构成的内市沟,内市沟宽五米、深五米、周长为十八公里,沟内修筑有碉堡和地堡组成的工事,还筑有一条周长二十五公里的铁路,上有铁甲列车昼夜巡逻,成为活动的堡垒。在外封锁沟和内市沟之间有大量的碉堡和暗沟。第三道防御体系,是以市区的正太饭店、大石桥、铁路工厂、电灯厂和火车站构成的核心阵地,阵地上部署着严密的火力网和通讯系统。核心工事与重要碉堡之间有明堑暗道相通。

在三道防线里筑起的碉堡达6000多个,邯郸周围又是一马平川,想要接近城垣非常困难。

李大帅发出督战命令。

邯郸古道,扬起漠漠黄尘。

从潼关以西,十几匹高头大马,载着西北军区精干的指挥班子,疾驰而来。

潼关道上,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匹栗色长鬃、四蹄踏雪的骏马,马背上端坐着身材魁伟的林铁长,与他几乎并辔而行的是骑着纯青黧色骏马的井勿幕,及其随行参谋、警卫紧随其后。

春分时节,天气还是带着料峭的寒意,然而每匹飞奔的坐骑都是大汗淋漓,鼻孔喷着乳白的热气,似乎它们知道主人的急切。

虽然雷震春已率主力离开了邯郸,但城内的留守总兵力依然高达两万五千多人。守城部队由第三旅旅长王毓秀统一指挥。”

从太行深处,载着太行山根据地的指挥班子,同样的急切紧赶。

这时的平汉线新乡至邯郸段已是战云密布,尘烟滚滚。

林铁长与季雨霖汇合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

季雨霖在地图上一指,说道:“还是去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太行山根据地领导班子就萌生了攻击和占领一个北洋军设防坚固的大城市的念头。令我们太行山根据地 的领导班长产生这一念头的那座大城市就是眼前的邯郸。”

邯郸,自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堵在潼关前面阻挡秦军东进的第一座要塞,它犹如楔进中原腹地的一颗钉子。可以说,自正季雨霖从白狼分裂出来独立在太行山开辟根据地开始,他在太行山地区发动的每一场战役,都有孤立它的意图。季雨霖对夺取这座城市几乎到了朝思暮想的程度。那样一来,太行山地区,甚至中原地区的国民革命军就真的可以自由驰骋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