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234善之善者也(上)

234善之善者也(上)(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以为,”熊祥生面露难色,不敢直视陈宦,说道,“成都地处盆地腹心,无险可守。面临鄂军南北夹击之毒招,窃以为,应保存最后之有生力量,放弃成都,将主力退往云南省境内,与唐继尧联合起来,依据那里险峻的山地、湍急的河流,对赶进的鄂军作叠次打击。以昆明为据点,同鄂军周旋,实在不得已时,全军经广西退到广东境内。”

三人战斗小组作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准备,确实是锁定不了目标。

杨永胜说道:“这样,我们先把迫击炮事前偷偷运到窝棚先行掩埋起来。等汤文昌向组织上汇报请示之后,让四川武备学校里的内线,查清陈宦居住的房间,即进行行动。”

“行!”

“行!”

……

234善之善者也(上)

陈宦下榻在成都北较场四川陆军武备学堂。陈宦虽系湖北人,但他此前曾协助川督锡良办过四川陆军武备学堂,后又随锡良前往云南筹建新军。陈宦住在这里,容易使他想起在与老主子锡良将军纵横西南的那些峥嵘岁月。

四川陆军武备学堂,也简称成都武备学堂。坐北朝南,占地300亩,学生最多时曾达三千人。校内规模宏大,有可容一师部队进行分列式的大操场。校内有武担山,平地兀起,是全校的制高点。在山脚幽篁翠柏簇拥中,有幢别致的三层法式小楼,取名“锦官楼”,这是陈宦的下榻处。

成都中央军校院墙外,有一大片菜地。菜地上,散布着几个低矮的窝棚。窝棚距校内的锦官楼仅有200多米,从窝棚里看黄埔楼,连楼里的人走动都一清二楚。

“只要我们精心安排。这几炮打出去,陈宦老贼上西天无疑。”一脸黝黑,穿着朴实得像个地地道道的本地农民的家伙望着锦官楼说道``。

陈宦来到成都的当日下午,即在锦官楼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成都的防守问题。

锦官楼,装饰得豪华气派。会客室里,有富丽堂皇的沙发、地毯,并配备有供暖设备。

陈宦身穿玄色长袍,望着仅剩的几员大将:熊祥生、雷飙、钟体道以及周俊、刘存厚、孙兆鸾、彭光烈等,他多希望他们在这个时候,能拿出令人高兴的打算来。

这些大员,尽管心里都在想,但不管想什么,就是没人有勇气先打破沉默。

会场沉默良久,作为陈宦的湖北老乡,他是陈宦用来压制桀骜不驯的川军将领的一条恶狗,在这种场合,继续沉默下去对他是很不利的。

陈宦到成都后,国民党的成都地下党组织选择了这处暗杀场所。

在窝棚进行观察的是年方20岁的杨永胜,来自大巴山,他原是华莹山一个朴实的农民,因为吃不饱饭在辛亥年闹的革命,后被鄂军改编为游击队的一个小队长,有作战技能和经验,受党组织的委派,来到这里执行这项特殊的任务。

炮打陈宦战斗小组由三人组成,一位叫汤明昌,30多岁,是三人小组的组长。

小组的另一位成员,叫杨期定,原是杨俊部的一个炮兵排长,后来投向鄂军,打迫击炮有百发百中的本领。

汤明昌说道:“陈宦此次来成都不象以前只住武备学堂的锦官楼,而是行踪不定,住在励志社的时间更多。而且,住锦官楼时,三层楼房的灯,亮时一起亮,灭时一起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