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196暗枪

196暗枪(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或者,李想就是能在火车站保住宋教仁性命,李想他丝毫也不怀疑,国民党内阁同样的无法顺利组成。李想相信,袁世凯有一万种方法叫宋教仁无法组阁,只是做法更加不要脸而已。反正最后都是实力和枪杆子说话,做法再荒谬也无所谓…………袁世凯,终究会将独裁进行到底!

现在矛盾的就是,李想一边期盼着“二次革命”的到来,一边又希望能多点时间给他预备。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训练装备,改善和国民党改良派明眼人的关系,优化自己的战略态势,还有一个个想定要仔细推演…………让他这些日子是一把把的掉头发,死了不知多少脑细胞。

可惜的是,改良派当事中人,看出这是风暴酝酿前夜不详宁静的人实在不多,至少和他眉来眼去的人没有——都在为初选的胜利欢欣鼓舞,幻想着宋教仁北上组阁的美好前景。

……

上海。

刚发芽的树梢上已萌生了春的气息。已是1913年的春天。

嘹亮的军歌声在田野当中响起,明媚的阳光从三月晴朗的天空洒步兵整齐的从铺平砸实的道路走过来,明显这些学兵是才打野外归来,也不知道去了几天。他们的西洋式军服已经洗得泛了白色,扛枪的肩膀位置,经常和地面摩擦的手和关节的位置,都已经有了补丁。泥水和汗碱混杂在一处,让军服看起来有些软塌塌的。只有国民革命军的血色染就的旗帜,还是鲜艳夺目。

教官和学兵都已经肤色变成了古铜的颜色,不管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看起来都消瘦,但是身体里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精力。

武昌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之时,正值李想带领鄂军如彗星崛起造就一代传奇诞生之际,也正值中国人在这场辛亥革命的风雷中苏醒之际。这是一个风雷激荡的火红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豪杰竞相表演的风流年代。因此,作为熔炼大革命尖兵的武昌军校,就成了各路人才的集合地。

[ 军校学员们的文化程度是参差不齐的。有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有大学生,有的仅具有中学文化水平,也有的连小学门也没有进过。他们多数出身于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家庭,他们大多数是怀抱着献身革命的决心投身于军校的,属于有理想、有报负的革命青年。他们英姿勃勃,他们是在中国旧军中从未见过的新型军队。

这天,天空阴沉沉的,毛毛细雨从清早开始一直不停地下着。晚上,夜更浓了。

宋教仁在黄兴、廖仲恺、陈其美、于右任陪同下,从《民立报》报社乘上一辆四轮大马车赴上海沪宁车站。开年之后,宋教仁因国会议员已陆续北上,他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的资格,准备赴北京参加国会。

虽然上海的十里洋场依旧是灯火通明,但街上毕竟不同晴天那样热闹,行人稀少了。他们乘坐的四轮马车,在通往上海火车站的一条街道上,在茫茫细雨中不快不慢地行进,为了挡雨,车上四周的帆布帘篷全都落下,遮得严严实实的。宋教仁、黄兴、陈其美、于右任在车里谈笑风生。

坐在马车前排的宋教仁扭头对坐在后排的黄兴说:“克强兄,从现在起你就要做好一切准备,待国会闭幕后,你即来京,根据国会的情况,我们再共同商议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黄兴神情带着几分亢奋地回答说:“如果由我党组阁的事真的实现了,责任内阁制定下来了,那连其美、仲恺,都得一起赴京才是。”

有这样一群军官,在接下来的大战中。李想就多出一份胜算。

国民党在1912年底的国会初选获胜,让很多人认为国民党组阁是势在不行的事情。李想却知道,这是战争的开端,二次革命的导火索!

李想正在紧张的备战!他一边狠狠的抓部队训练,一边就在参谋本部办公,落迦山的别墅都许久没有回去了。一份份的资料汇总过来,一份份情报集中过来,一个个构想提出来,一个个计划制定出来…………他的整个心思精力,都为这即将来临的大风暴所占满。

有时候李想自己也在掰着指头算,到底是哪一天呢?具体日子他记不得,就是记得,经过他搅和的辛亥革命,历史早已经改变的面目全非。李想只是在心里总是觉着,该来了吧?

历史上,在人流如织,龙蛇混杂的上海火车站响起的暗枪,在宋教仁不肯和军统配合的情况下,李想就是想防备也是无可防备,无处防备…………李想也只能在武昌叹之奈何,等着悲剧的发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