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144议会迷

144议会迷(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事实上,孙中山的话颇为言不由衷,按他的本意应是直接扫荡北方,一统民国,但由于财政、军权等各种原因,最终还是以妥协而告终。尽管当时的国人都在为战争的和平解决而欢呼、为共和的胜利和国家的统一而感到兴高采烈,但民国的起步从一开始便显得不是那么的顺利。

危机首先在内阁中爆发。几乎是必然的。

梅迪继续道:“……财政熊希龄虽与黄兴为总角之交,辛亥后在南方投身革命阵营,他的出任又受到黄的大力支持,黄对熊也期望殷切,但是,熊本人一贯的政治立场促使他很快就投入袁的怀抱。况且财政部库空如洗,不得不仰赖外债,而借外债又不得不仰仗袁世凯本人与外国公使和银行团的联系。再者,袁氏还可以通过梁士诒掌握的交通系统在财政上另行周转。故财政无论属谁,财权仍可由袁世凯操纵。熊希龄鉴于当时的财政问题极其困难,加上内阁中派系复杂,因此打起来退堂鼓,再三向唐绍仪请辞。”

“聪明人。”李想嬉笑道。

走在前面的梅迪道:“在唐绍仪组建内阁后,部分内阁成员对职位安排并不满意,他们纷纷向唐绍仪提出辞职。”

李想推开窗户,做深呼吸。

“李帅,该去用早餐了。”管家小妹清丽的声音在他身后说道。

李想回头道:“有什么事吗?这么急?”

“好一些人在等着你。”梅迪微笑道。眉头淡淡春山,嘴角两个酒窝若隐若现,笑的时候异常抚媚温柔。

“那就走吧。”李想不禁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吃过早餐,也是这么麻烦。不用想,都知道是些什么不速之客。可是这里是爱丽园,不是落伽山庄,这些人他不想见也得见。

“还有谁?”李想笑着问。

“第一个就是农林总长宋教仁!”梅迪道:“这位3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他认为当前有着更重要的事情要办,这小小的农林总长,完全满足不了他的雄心。因此,宋教仁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辞职,弄得唐绍仪非常难堪。”

李想笑了。农林总长能稳住宋教仁?他可是要自己组阁!

“内阁中的另一位同盟会员陈其美,他认为给他的工商总长职位不过是调虎离山,因此他根本就没有去北京上任,只是委托了王正廷作为次长前往北京代替他处理事务。”梅迪道。“按约定,南方的国务员们在组阁之后应当即时前往北京就任,但在这种情况下,唐绍仪在发布内阁任命后只能一直滞留南京,百般劝说宋教仁等人,希望大家以大局为重,早日北上。眼看首届内阁难产,袁世凯也非常着急,他通过电报不断地对各方进行疏通,以求事态得以圆满解决。”

李想跟着管家小妹出门,又随意的说道:“刚回国,也不知道国内的局势怎么了?”

梅迪轻声道:“我们走后,第一届内阁在袁世凯的强势干预下勉强组成,具体人选如下:外交:陆徵祥(无党派,原驻俄公使)。内务:赵秉钧(袁派)。陆军:段祺瑞(袁派)。海军:刘冠雄(接近袁派)财政:熊希龄(共和党,前清立宪派)。教育:蔡元培(同盟会)。司法:王宠惠(同盟会》 )。农林:宋教仁(同盟会)。工商:陈其美(同盟会)。交通:唐绍仪(兼)(后由唐侄婿施肇基接任)内阁各部的分配,从表面上看,同盟会占有多数(四席),加上总理也挂名同盟会,所以,被社会上视为同盟会内阁。实际上,同盟会只分到四个闲职。而袁世凯在这第一届内阁中,不仅有其心腹干将掌握关键性的军队、警察和特务(内务)系统,而且也可以支配外交和海军。”

李想微微吃惊,又有些感动。梅迪昨夜在他休息之后一定有加班加点,整理这些资料。

袁世凯虽然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但是他从来也没有相信过在中国能实行民主共和。对他来说,在革命高潮的时和同盟会妥协以及承认共和制度。只不过是为了达到扑灭革命烈火而施展一种策略手腕。因此,他一上台就不择手段地扩大个人的权力,追求专制独裁的统一,并且把企图监督他的同盟会视为最大障碍,非加以彻底清除不可。同时袁世凯在这种反革命策略思想,也是整个北洋派的普遍认识。

在唐绍仪当选内阁总理后,李想记得孙中山在解职前,在临时参议院发表演说,他颇为感慨的说:“本总统受职以后,没有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便建立了如此大的事业。这三月以来,南北统一,战事告终,中华民国完整无缺,真乃是国民幸甚、国家幸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