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103戕官

103戕官(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同时,谭长谷也至电阿克苏镇总兵查春华,慷慨陈词:“阿克苏道尹陈正源、温宿知县王乃发屡扣军饷中饱私囊,官兵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弱不禁风,奄奄待毙。卑职一怒就斩了他,绝无背叛军人武德之意,仅以杀贪官污吏为目的。”

“清政府已经瓦解,南疆也要立即研究决定怎么办的问题。”金兆龙先对杨增新谈了内地的军事形势,主要说的还是安西军在玉门关枕戈待旦,然后说道:“如今时局将作何发展,尚难预料。因此,我们必须凡事谨慎为妙。”

因为时机尚未成熟,金兆龙没有向杨增新透露他就是鄂州革命军中统局大老板的身份。

接着,金兆龙试探地问道:“你看时局将如何发展呢?”

杨增新知道金兆龙在南疆哥老会的影响力,但是不知道他是那一方的人,因此,小心地回答道:“现在外面议论较多。有人认为西北还有很多部队,新疆部队也不少,必要时还可请俄国派兵接应和购买其装备来支援,总可以固守若干时日。万一同北京断绝了联络,还可以像蒙古西藏一样,宣布独立。”

听了杨增新的这番话,金兆龙心中颇感愤怒,“汉奸”两个字差点就骂出口,但又不便否定他,所以没有明确表态,只含糊地说道:“现在各方面的困难很多,将来情况变化莫测,还是要慎重考虑。”

新伊犁大都督府成立后,广福立即致电袁大化,要其赞助“共和”,遭到拒绝。但在北京袁世凯一再催促下,知大势已去的袁大化被迫通电表示“遵旨承认国体共和”,北京政府遂电令新疆巡抚改为都督,派代表与伊犁议和。袁大化收到之后正式回电伊犁都督广福,表示“愿意和谈解决新疆问题”。

迪化、伊犁双方就和谈的具体问题展开了交涉,最后确定以塔城为谈判地点。同时,双方达成协议,确定省方谈判代表为张绍伯、杨增新、周得金以及朱瑞墀四人,而伊方为贺家栋、冯大树与李辅黄三人,其中张绍伯与贺家栋分别为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

当伊犁谈判代表抵达塔城,而这时南疆的革命风潮却愈演愈烈,搞的袁大化焦头烂额,于是,谈判不得已被推迟了。

金兆龙到南疆之后,立刻联络各地哥老会,准备起事。南疆起义的重心是喀什地区。喀什位于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之东,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南疆政; 治、经济、文化、宗教、商贸、军事的中心,且与俄国属中亚三汗国、英属印度等地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南疆起义能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新疆全省能否被李想控制的成功与否。

喀什道尹袁鸿佑思想保守,反对革命。宣统退位后,袁鸿佑仍保留清朝年号、服饰仪规不变。他忠心耿耿的替袁大化筹集粮饷,镇压革命。

末了,金兆龙特别交待了一句:“我们这次谈话的内容一定要保密!”

金兆龙知道杨增新不可依靠,便背后指使同他一起从迪化流放到南疆的哥老会首领谭长谷暗中行事。

现任阿克苏道尹陈正源、温宿知县王乃发,长期克扣军饷,虚报冒领,中饱私囊,弄得军无粮饷被服、马元草料马具。而且,其为人奸诈,性情暴烈,刚愎自用,激起了官兵的强烈不满。

以此为契机,金兆龙、谭长谷通过哥老会鼓动激愤的新军造反,戕杀阿克苏道尹陈正源、温宿知县王乃发,掀开了南疆哥老会起义的序幕。

阿克苏戕官案发后,杨增新急电阿克苏镇总兵查春华求救,声称:“谭长谷戕官造反,如不军法从事,上行下效,必然酿成大祸。”

不过,喀什道这些部队由于防区辽阔,部队驻地分散,加之交通不便,消息传递较慢,因此部队内部还是比较稳定的。这为起义的准备工作减去了不少的麻烦。

南疆能否和平光复,控制南北疆交通要道的阿克苏道的态度至为关键。金兆龙单刀赴会,试探曾经供职阿克苏道尹的杨增新,希望能通过分析时局,以期消除和平光复新疆的一块障碍。

杨增新,汉族,云南蒙自人。年,一九零七年入疆任新疆陆军小学堂总办,兼督练公所参议官,后升任阿克苏道尹、辛亥年兼任新疆提法使。

“现在时局已是十分恶化,我们应该立即想出妥善的办法。”金兆龙开门见山地说。接着他详细地介绍了马福祥在兰州的义举。最后暗示杨增新,到万不得已时,为了新疆地方不致遭受破坏和军民避免遭殃,也只有走马福祥的道路了。

杨增新当即硬棒棒的表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增新一切行动只会服从上官命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