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98进军新疆的计划

98进军新疆的计划(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伊犁位于新疆西部,一直是天山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李想不知在地图上看了多少遍。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告独立,革命高潮空前高涨。惊慌失措的清政府眼看着两百六十余年的统治即将土崩瓦解,时任清朝军机大臣兼任伊犁将军的长庚,召集几位近臣,密谋让地处偏远的新疆成为清廷东山再起的梦想之地。

在清王朝即将覆灭的前期,有人提议就是把清王朝的都城迁到西北,那么迁往到那个地方呢,具体没有说,但是绝对有这么一个企图。伊犁最后一任将军志锐,他在来伊犁上任的途中,曾经与前任的将军、时任陕甘总督的长庚与新疆巡抚袁大化进行了密谋,密谋的内容之一就是清王朝迁都西北,延续其统治。

清政府在形势紧张的时候,就是约得长庚将军和几个主要的近臣,准备吗,干脆我们就第一步打算到库伦、乌兰巴托,到内蒙去,到蒙古去偏安,打算在那里再东山再起,但没做成,后来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惠远新疆,放在了伊犁。放在伊犁为什么呢?清政府有长庚将军做后盾呀,长庚把新疆的情况、伊犁的情况都很熟悉,他前后出任伊犁将军十五年,对西北再熟悉不过了。

惠远城,伊犁将军府所在地,乾隆亲自赐名惠远,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清朝设立伊犁将军府后,为了巩固和保卫这个将军府,即从1763年起先后建成惠远、绥定、宁远等九城,形成新疆首府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清廷在惠远建有完整的政治体制,城内有重兵把守,城外亦有众多军事设施。清政府选择伊犁作为西迁偏安之所,实在是“理想之地”。

李想站在窗前,落迦山的冰雪初融,屋檐落下点点滴滴晶莹的雪水,屋子里湿气浓重。此刻的大西北还是冰天雪地,江南已经春风回暖。

回想袁世凯已于三月十日在南京专使团观礼之下,正式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了。但是其时仍有保留南京的临时参议院,却扳请孙大总统,继续负责中枢政务,直至袁总统的内阁完全建立之后再‘解职’。这是也是孙中山要求的结果吧?他在这过度时期到底想干什么?此时的李想还琢磨不透,他也懒得去琢磨,到了这个地步,孙中山再怎么样也玩不过袁世凯了,他还是把精力放在夺取新疆要紧。

这时李想才刚刚回到武昌,他开始忙着验收鄂州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建设成果,接着又率领大小官员参加庆功宴,后来又和蜂拥而来的南京、上海的中外记者团不断周旋,而今天晚上还要参加一个长江商会举办的一个宴会——打仗就是烧钱,没有他们的支持,西征不会这么顺利,这个宴会他是必须去++的。

李想本来以为回到武昌,可以轻松一下下,想不到更忙了。

西北的战局朝着有利于西征军的方向发展,多少冲淡了因各种交际应酬晕头转向带来的郁闷。

为了巩固其在边疆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早在1907年11月,清政府就从北洋陆军中征调一营官兵,改编为“伊犁陆军模范营”。1908年元月,又从南洋鄂军各协标营内挑选400名官兵,并在黄陂、孝感两县招募200多名新兵,由陆军四十一标二营管带杨缵绪任统带,出防伊犁。

杨缵绪,字述周,绰号杨麻子,早年为湖北将弁学堂优等生,留学日本户山陆军大学,并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归国后,历任湖北新军营操教习和管带。

另外,1906年湖北“日知会”被破获,“日知会”成员无法藏身,于是冯特民、冯大树、李辅黄、郝可权等人,皆加入杨缵绪率领的鄂军,途经西安时,革命党人李梦彪又加入进来,到达兰州后,邓宝珊等应募投军,一同到惠远城驻地。

李想转身,把墙壁上挂着的那幅偌大的军用地图看了又看。

安西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新疆省了。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域辽阔,幅员广大,面积一百六十余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为我国第一大省;人口稀少,是以穆斯林为主体的聚居地区,人口约四百余万;物产矿产资源丰富;通往东欧与西亚的古丝绸之路,李想计划中的亚欧大动脉必经之路,未来石油大战争雄中亚的跳板……新疆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现在,李想的案头上放着林铁长刚刚重新上的报告书:《进军新疆的计划书》。

李想拾起这份沉甸甸的计划,感觉到心里也沉甸甸的。翻了几页之后,转身看起了地图,目光落在伊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