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73翎顶衣冠悉如其旧

73翎顶衣冠悉如其旧(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升允的演说很长,其中有些言辞直接批判了同僚,然后又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向长庚哭诉:“长帅,您不能听那些人的话,请您快下决定吧!”

长庚盯着升允,手撑着桌子说道:“好,升大帅,即使万岁已经退位了,咱们也会死守兰州的。”说的两人泪流满面。

然后,激动流泪的只有长庚和升允两人,虽然其他人也有不少流泪的,但那是因为悲痛李疯子的“宜将剩勇追穷寇”,而不是唤起他们的死守兰州的决心,没有谁愿意为清廷殉葬。

~~~~~~~~~~~~~~

孙中山率官员谒明孝陵、行祭告礼,并领导举行中华民国统一大庆典。

安西司令部里灯火通明,李想、林铁长、张凤翙、徐宗汉正围着一张简陋的办公桌,几人一落座就直奔主题。

“据可靠情报,在马福祥、王之佐、水梓、邓宗等的揭发和劝导下,长庚最后不得不将此清帝退位诏书公布出来。此诏一公布,兰州就拥戴共和之举,向袁世凯发出拥护共和的电报,电报上署名的,一说为甘肃布政使赵惟熙、省咨议局议长张林焱、昭武军统领马福祥和士绅王之佐、慕寿祺。又一说仅赵、张二人,但为首的是赵惟熙这一点,是不错的。电文中还特意交代“长帅已请开缺,未经列衔”。袁世凯即就事论事地任赵惟熙为甘肃临时都督。”李想的声音很低。

民国议和代表伍廷芳及参赞温宗尧、汪兆铭,以清帝退位,民国统一,议和任务告一段落,乃于清帝退位后向孙大总统及各省都督通电报告关于清帝退位与优待条件之交涉经过,并作数项解释。

有好几页电文纸,就摆在桌子中央。

徐宗汉接过话头:~~“清帝退位,老袁窃国,甘肃封建官僚便见风转舵,遂借省咨议局改选之机,推选出正、副议长,成立了临时议会,致电袁世凯,打起了拥护共和的旗帜。孙先生饬令陆军部通电全国,改北伐军和西征军为讨虏军,如果我们要是还继续打兰州,已经说不过去了……”

孝陵即驱逐元蒙、光复汉族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墓,在南京朝阳门外,当钟山南麓,由孙中山主祭,宣告汉族光复,民国统一。司祝官读罢祭文,两旁奏起军乐。悠扬中节,遐迩传声,军士数万,无不腾欢,各国领事,携手临观,亦啧啧称赏。

孙中山看着祭礼沉默不语,宋大小姐忽然来到他身边,附耳低声说道:“袁世凯即任命赵惟熙为甘肃都督,并勒令李帅取消安西军的进攻,取消秦州甘肃临时军政府。但是李帅对袁世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人民日报》上历数袁世凯“受赵氏之蒙骗”、“颠倒黑白”、“武断罗织”、“有伤全国共和”、“阻塞豪俊之气”、“违众而发不情之令”、“横逆待人”、“淆乱民国是非”、“凭借权势、帝制自为”、“专为舆论相违”等十大可惜。李帅如此仗义执言地控诉袁世凯,着实是石破天惊。”

孙中山眉头微微皱起:“李帅是还要打?”

屋里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声响。这几位安西军将领都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正在袭来。

还是李想打破沉默:“我看,以赵维熙为首的封建专制势力虽然宣布拥护共和,但他们还是“满印不换,满制不改,翎顶衣冠悉如其旧”。由此可见,这是一场换汤不换药的革命。大清王朝的布政使摇身一变成了中华民国的都督,而普通百姓依然委身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一拳锤在桌子上:“我们为万民之幸福,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

“李疯子是不会给我们活路的,即使我们宣布共和!”长庚端起酒杯含着眼泪说道,“现在,兰州的命运已经落到从士兵到将军的每一个人头上,光靠我们来支撑这个危局也是不可能,没有北洋的特别援助,我们将无力守卫兰州。”长庚一边说着一切都失去了,一边端着酒杯流眼泪。“早知如此,还宣布什么共和,为什么不为大清国死战到底!”

“等一下!长帅!请你坐下!”这时,升允拍着桌子怒喝道。“此前,兰州已经发布了拥护共和宣言,李疯子真是欺人太甚,真以为我们是好欺负,要对我们斩尽杀绝!虽然我们在陇东战役吃了一些败丈,但我认为战场上情况本来就是瞬息万变的。昨天的失败不代表我们明天还会失败。现在明摆着,咱们共和,李疯子也不会给我活路,当初就不该共和!现在好了,共和之后,咱们连最后一点战斗的勇气都没有了,就把兰州拱手让给李疯子算了,咱们全部上断头台,谁也跑不了!咱们没有路可选,共和不是出路,咱们必须和李疯子战斗到底……我们可以把兰州所有民壮都抓来,必须死守兰州,和李疯子决一死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