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68镰刀到处无荆棘

68镰刀到处无荆棘(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向导队引导革命军渡过江河,抄近路绕过大雪封锁的高山,到敌军后方进行突然袭击,特别是革命军的一支部队在向导队的引导下,在六盘山地区,我们潜行至太白山顶敌人眼皮子底下时,敌军还没有发觉。向导队还帮助革命军扫除敌军埋下的地雷。距三关口二十五里之阵地,敌人曾在阵地前埋伏地雷甚多,我军得农民引导,悉数将其破坏,故得完全平安渡过……

破坏队到处切断敌桥梁及电话线,捕捉敌通讯兵,以后当革命军进入城郊时,清军还不相信。

疑兵队在平江四周的山上和阵地附近,遍置松树炮和土枪爆竹,不时燃放,有时鸣号擂鼓,有时摇旗呐喊,迷惑敌人,乱敌军心。

冲锋队则直接配合军队作战,革命军攻击固关、三关口等险要关隘处时,都有他们参加作战。

拂晓我军进攻六盘山的三关口,民兵大举帮助围攻太白山,冒弹冲锋,勇挺登山,敌兵大乱,当夺枪械无算,毙敌甚多,并进至离太白山三十余里之青水岭,敌兵节节退却,死亡载道,所获大炮枪弹无数,概交我军收领,农民因攻击太猛,阵亡者至十三名。三关口敌军,因前线溃败,仓皇逃遁,农民曾某见一荷枪之逃兵,即持扁担追击,该兵即开枪射穿曾某之腹部,曾犹未知痛楚,仍以扁担猛击,卒夺其枪,将该兵击毙。曾因用力太猛,亦倒地而毙。”

瑞雪纷纷,无风坠玉,是那样的柔软和缓,这在西北是从未有过的秀美光景。一大群人穿得袍乎套兮,在那里挤得人头涌涌的翘期盼。

“牛鼻子,恕我直言。李疯子这杆大旗到底能打多久?他在西北到底能不能立得住?西北各界很多人都在观望。虽然我们不反对革命,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一旦我们跟错了人,他立不住,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我们这些紧跟他的人,后果可真的不堪设想。现在大家心里不是很有底,因此比较担心,搞得不好,身家性命、前途命运,满盘皆输啊!历史,还是讲究以成败论英雄的。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说话是个老学究,在他身边的老道,冰天雪地,一身宽大的道袍显得非常单薄,可是看他顾盼之间,神采奕奕。

“果斋,”老道开口说道,“我有一弟子,在李疯子麾下,也算是有些接触。我对也他认真观察了一阵子。我认为,这个人是可以信赖的。李疯子这个人,属于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于( 千里之外的枭雄人物。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个人把老百姓装在心里。‘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说得非常清楚:‘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跟这样的人做事情,我们尽管放心。李疯子是有雄才伟略之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们曾经追求的理想……能够有一个再次燃烧我们曾经的理想,再艰难也值。人生,难得有几次拼搏的机会!”

两个人正在交谈着,李想已经来了。人群当中就是嗡的一声,简直都有些儿狂的样子。

李想洋溢着激情,说起这些日子听到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对于群众在陇西战役中所建立的功绩,他最后称赞说道:“此次我军进攻,能进敌阵地击破,皆民众协助之功!”

看到这些民众就是对自己的称赞没有多少激动,李想心思飞转,这个时刻,嘴上却还是对着底下黑压压的人群慷慨陈词:“国民革命是各阶级联合革命,但有一个中心问题,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

万众期待当中,就看见一个小个子青年迈着沉稳的步子走来,笑吟吟的,仿佛这青年身上带着一股魅力,他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人吸在他身边。在黑压压的人群当中,又激起一片情不自禁的啧啧称赞的声音。

李想走向露天大会的讲台,站在像个柿饼的麦克风前,站在万千民众前。他并没有急于说话。他用聪明、和悦的眼睛微笑着看着面前的人群,仿佛在考虑什么,又好像在等待什么。

“我们这次在陇东的战事,假若我们这次不因为得着陇东民众的许多帮助,就不能这样快打败敌人。”李想一开口,即热情赞扬了陇东民众对安西军的支援,“农民组织的向导队、运输队、侦探队、交通队、募捐队、慰劳队等,或在后方,或在前线,进行甚力。甚至固关、三关口等处组织敢死队,实际参加战争。其余各区与战线相近者,莫不领导农民作军事援助。革命军由秦进陇,长驱直入,节节胜利,实得农民之帮助不少。”

“暗探队对平凉的敌情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对于哪里有敌人、哪里有工事、哪里有敌人的机枪炮兵位置,哪里有路可通,哪里河面结冰可以冰上过河等等,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们还将敌军在平江方面的兵力配备绘制成图,送给革命军,以后更不断递送情报。暗探队在侦察敌情中还俘掳了敌军十余人。

交通队除负责通讯联络报告敌情外,并沿途修桥补路为革命军提供了很大方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