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14跳梁鼠辈

14跳梁鼠辈(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黄兴忙问道:“愿闻其详!”

“不以危言,何能耸听!但学生所言,确为实语。”李想也知道自己大言过早了,遂笑道:“革命爆发后,日本企图乘中国局势动荡之机,图谋*,吞并东北。武昌起义不久,日本政府就发表了《关于对华政策》,声称“为根本解决满蒙问题,帝国政府必须不懈地策划,待有可乘之机,则采取断然措施加以利用”。在革命开始时,形势不明朗,因此日本政府内部高层意见也不一致。而且由于明治天皇刚刚上西天,日本政坛元老、军部、内阁等大都各行其是。但以军部和民间右翼最为活跃。军部很快就绝定对华用兵问题,决定向东北增派兵力,以便形势有变之时占领各地要冲,同时派出大批军事间谍刺探情报。在东北的关东都督府和满铁也十分积极,他们以满铁附属地作为策源地,通过给“革命党人”提供资金和武器,企图造成东北局势动荡,为日本出兵创造机会,对此军部中央十分支持。美国报纸出于捣乱的目的,四处宣称日本就在十二月初军部拟定了《满洲派遣师团编制要领》,计划向东北增派一个师团,并与关东都督府商讨了用兵事宜。”

宋大小姐秀气的鼻子皱起来,这样小道八卦消息,说服力大大的降低。

“另一方面,是我散布在北京的密探传回的消息,绝对属实!”李想沉声道:“一部分日本民间浪人势力勾结军部中央及关东都督府,策划利用满清贵族正在组织对抗袁世凯反对共和的宗社党,进行*的满蒙之独立。其中最活跃的就是一个叫做川岛浪速的黑龙会浪人,川岛浪速早在甲午海战时就参加了对中国的侵略,后来与肃亲王善耆结识,称为兄弟。眼看清朝大势已去,川岛与善耆正在加速勾结,决定在东北发起勤王军,先行满蒙之独立,而后再图中原日本有贺氏著俄日新约之社说,谓废除朴茲茅斯俄日皆自加限制之和约,今则对于满蒙,明目张胆各刮分其势力范围,且有互相援助之义务。”

一席话说得孙中山几个人万分惊恐,孙中山他们不傻,他身边总少不了日本人的身影,虽然现在还没有什么,难保以后不会出现什么,日本侵华野心一旦张开,他和那么多日本人亲近,不惹一身骚才怪,到时候也只好暗认晦气。

“联日制俄!?”这是李想在咆哮,他正在吃哈苹果,嚼烂的水果汁液喷溅出三尺远,说话稍微还有些不清。

孙中山呵呵一笑道:“我在日本,友人甚多。华日联盟,大有可望,假以半年至一年之期,当可办到。故俄蒙之约,只需不承仁它,出以最强硬之抗议,使此问题延长时日,则必有善良之结果。”孙中山对自己这一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划洋洋得意,又称,“俄蒙之举,不过一、二好大喜功之徒,欲乘我之不备,以博功勋,实非俄政府之本意。故对此事,以外交为第一办法,以牵延为第二办法。”

听到这里,李想气极而笑,激动的起身来手舞足蹈地道:“日本对华之一贯政策,为煽动内乱,破坏中国之统一。我也知道同盟会革命,日本实援助之,助款济械,历有年所。然日本非同情中国革命,其真正目的,系欲中国长久分裂,自相残杀,他可坐收渔人之利,取得其操纵与干涉之代价。”

孙中山道:“日本头山满、河野广中、杉==田定一、根津一,小川平吉等,则组织日本善邻同志会发表宣言,赞成中国革命。有说道:吾人本善邻之谊,照其国利民福热诚,以祷革命军速贯彻其目的,且望列国善鉴时局之情形,无出于干涉政体谬举。”

李想气苦道:“在武昌举义之后一个月,日本陆相石本新六,奏可令饬名古屋第三师团,在步兵第三十三标及五十一标内,选拔步兵一营,机关枪队一队,兵员数七百五十人,编成混成一支队,由宇品乘桦太丸出发,于秦皇岛上陆,由守备司令阿部少将指挥,分配于北京、天津、山海关等处。汉口方面亦调到陆军五百人,借口保护租界同时并派兵一万三千名由奉天之大连湾柳树屯登陆。日本更和俄国定力密约,若革命及于满洲,日俄两国将不与列强相商,立即出兵。在任何列强动作之前,两万日军能立达北京。”

不过,汉口总共一千五百日本陆军全被李想打死。日本预备借此增兵或为实行干涉,惟北京外交团原有一致行动之协议,不得单独干涉,美德特加注视,英国虽与同盟,亦与美德密切联络,齐声反对日本出兵,而李想正在此时被迫离开汉口,汉口租界被黎元洪代表民军归还列强,并表示赔偿日本损失,日本因此毫无可借口处,故卒归无事。

虽然李想面对列强一贯强势,而且从来没有吃过亏,但是外人看来,每次都是心惊肉跳。所以李想敢做的事情,他们可不敢做,都是被洋人打怕了的。

孙中山忙辩解道:“日本绝无侵略之野心。”

李想立即大声顶撞道:“日本的野心从甲午海战就可以看出来,与日本太亲善了,来日必招来遗臭万年的骂名!”

孙中山不禁呆了,黄兴,胡汉民,宋大小姐三人都吓了一跳。对于在日本待的时间不短的他们来说,日本人对中国人很友善,对中国革命也很同情,而且两国文明一衣带水,虽然经历了甲午海战,但是对于日本的仇恨还远远没有上升到后世的高度。所以他们都认为,李想危言耸听了。但是他们也知道李想却有过人之处,每有论断,必发前人所未想,所以他们也不敢小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