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327开国大典(下)

327开国大典(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们这些日子在南京争权夺利,此刻却都被李想的爱国热肠所激动。他们似乎回想过去,也曾真心的留心国是,真心的指摘时弊,真心的厌恶朝政的**,真心的斥责李鸿章的无能。当李鸿章代表朝廷在马关签署条约的消息传来的那天,他们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李鸿章是李二汉奸,应当千刀万剐……

他们也曾一个个慷慨激昂,热血沸腾,毅然置个人前途于不顾参加革命,跟着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驱除鞑掳,恢复中华!”这该要有多大的胆量!他们是冒着诛九族的危险在造反!多少志士共聚一堂,发起一场有一场的武装暴动,抛下无量头颅无量热血……

这篇演讲凝聚的是所有近代国人的理想,近代中华民族的血泪,字字句句在场所有人的心里激起强烈的震荡,如同爆发一场汶川大地震!

李想一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更是铭刻在他们的心头。

大礼堂沸腾了,连大总统孙中山也为之感动得流泪。

大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宣言明确地指出:“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它的任务是:“尽扫**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宣言规定了对内的方针:“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政之统一、财政之统一。”对外的方针是:“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及排外之心理,务必一洗而去之。持平和主义,与我友邦益增亲睦,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然后军人代表致颂词。

李想干净利落的走上台,尽显军人的本色。他潇洒之极的向台下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在黑压压的人群当中又激起一片啧啧称赞的声音。

李想在心里非常臭屁的替自己补了一句:这李大帅,太***帅了!

自从这一天之后,“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句话,便成为南京乃至全国官场民间的流行口语,作为中华民族国魂民气的象征,激励着一切有良知的国人去救亡图存。

身为中华民国开国大典中最激励人心的这段演讲者李想,见证历史的时刻,这一天于他来说,自然铭心刻骨,终生不忘!

最后大家山呼万岁,共摄一影,典礼才告结束。照相合影的时候,李想非常荣幸的站在孙中山先生的左手边,而先生的右手边就是黄兴!

典礼结束,宋家霭龄大小姐立即把孙中山先生的简历散发给会场的中外记者。

这是知道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那天回去之后连夜写的。那晚,宋大小姐翻阅了大量资料,验证了几处自己记忆模糊的地方,就坐到了打字机前。她毫无倦意,打字机欢快地跳跃着、鸣叫着,一行行优美的英文字母像奔泻的山泉在纸上流淌……宋大小姐以优美的文字最后写道:“他十六年流亡海外,挚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愈加炽烈;领导十次起义十次失败,革命的斗志愈挫愈坚;他创立革命团体,提出革命学说,领导革命斗争,是中国革命的思想家、组织家和领导者。在他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武昌起义,全国响应,中华终于光复,民国得于新生。他功比华盛顿,堪称中国革命之父……”在这篇短文中,倾注了宋大小姐对孙中山先生的热爱、敬佩、崇拜的诚挚感情,因而写得酣畅流利,准确恰当,感人至深。

李想看了一眼胡汉民丢给他江南名下士花费绝大精力写出的颂词演讲稿,随手丢在一旁,这演讲稿某些繁体字他不认识不说,本身就非常拗口,根本不适合这种需要煽动的场合,也不适合他天马行空、热血沸腾的演讲习惯。

“这是一个多么使人充满悲愤、令人充满诅咒,却又让人充满理想的年代!”李想丢开大典主持精心准备的演讲稿,开始激情澎湃的即兴演讲。这使台下给他撰写演讲稿的江南名下士莫名气愤,而事先看过这篇演讲稿的同盟会精英却感觉莫名其妙,这个李疯子真爱标新立异!

“……从甲午开始的海上战事,以一份接一份兵败将逃、舰毁人亡的丧报,向全世界宣告大清帝国已被日本彻底战败的无情事实。朝野恐愕,举国震惊!……威海卫港一夜之间丢失,经营了十年之久、耗资数千万两白银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紧接着,《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赔偿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相当于全国全年财政总收入的两倍多。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曾在几百年间雄踞世界之首的华夏古国,蒙受了罕见的奇耻大辱。世界被震动了,中国被震动了,文武百官被震动了,士农工商被震动了,连边徼之地的土著野民也被震动了。从嘉庆以来的百年大梦仿佛初觉,人们都在思索:为什么国家竟会虚弱到如此地步,一个面积不及三十分之一、人口不及十分之一的小国都可以把它打败?它今后还可以强大吗?汉唐威仪康乾盛世还可以恢复吗?它的自救自强之路究竟在哪里?一些有识之士在仇恨之余也能正视现实,冷静地思考:为何那个与我们一衣带水、同文同种的岛国能有如此强悍的国力,中国能从自己的敌手那里学到些什么吗?惨败带来奇耻,奇耻警醒酣梦,梦醒引起思索,思索孕育巨变。这注定是剧烈动荡急速裂变的动荡年代,这注定是国将不国民不聊生的悲惨年代,这注定是救亡图存乱世出英雄的理想年代……”

李想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说,从庚子年的鴉片战争说到甲午年的海战,从昨日戊戌年的变法说到今日辛亥年的革命……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哽咽不能成语。他不是在演戏,演说到这里,他真的在为这段历史哭泣!

孙中山和一千三百名开国大典的观众敛容聆听,无论革命党,立宪会,旧官僚,没有了党派之间,阶级之分,全部沉浸在这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之中,时而狂呼,时而跺足,时而鼓掌,时而悲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