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316一品夫人赵凤昌

316一品夫人赵凤昌(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汪精卫被表现暴力的李疯子吓得脸色苍白,强自镇定了一下,勉强笑道:“匹夫之勇!碰巧打了两个胜仗,还真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

“啐!”李想脖子一拧,想起一句东南流行的俚语,张口便说道,“两湖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

赵凤昌起家,就是因为做了张之洞的幕府,权倾一时,时人就有这样的讽刺。

胡汉民和赵凤昌关系不错,替他说起好话:“武昌举义,列强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革命均绷紧了神经,动荡时期的中国又极容易被趁虚而入。一旦情势失控,非但缔造不了共和,酿成第二个“庚子之乱”也不是没有可能。有鉴于此,赵凤昌从上海给两位朝中重臣发出了电报。一封发给了刚刚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的唐绍仪,在信中,赵凤昌劝唐绍仪“宜缓到任”,如果真的到任了,要特别注意和列强周旋,不要损害中国的利益。在给外务部大臣梁敦彦的另一封电报中,赵凤昌提醒他提防日本的动向。随后的电文中,赵凤昌力劝其反对摄政王为镇压革命向列强借款。在这两封电报中,赵凤昌均期待他们保将来之中国。果然,唐绍仪最终没有接受清廷的任命,而梁敦彦则公开对借款一事表示了反对。两位高官,对一位在野人士的建议,竟然言听计从。除了在朝中的布局,赵凤昌也直接对列强展开了公关。武昌首义的第二天,赵凤昌便委托上海商会董事苏宝森,给外商们带了个话,大意是,现在列强们的当务之急,是保护商人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千万不要为清廷提供援助,否则地方必须致靡。外商们将此意见转达给各国公使,在多方考量之下,列强均认民军为交战团体,各国严守中立。自此,革命军不再是外人眼中的“匪寇”而成为了一支获得列强认可的政治势力。赵凤昌没费太大力气,就把外事上的潜在祸患消弭于无形。至于军事上,赵凤昌也有一套办法。清廷急令荫昌及萨镇冰分别率领北洋军和海军镇压起义,赵凤昌得知后,直接委托退隐上海的郑孝胥给萨镇冰写了封信,劝他不要炮击武汉。果然,萨镇冰在规劝下按兵不动,后来索性离开部队养病去了。借此机会,海军官兵一举反正,将炮口转向了大清。武昌起义爆发一月,赵凤昌在幕后运筹帷幄,施展出一套通天彻地的本领,身无一官半职,却尽揽全局。”

“真不要脸,把功劳全往自己脸上贴。”李想一脸做出来的恶心不服气,特别是胡汉民那个“庚子之乱”,就像是骂他在汉口挑起“拳乱”!他挥着拳头嚣张无比的道:“民国局势,是老子带着兄弟们拿命在战场拼出来的,甘他赵凤昌屁事!洋鬼子忙着准备欧战,他们那里抽的出手管中国?这些怎么就成了赵凤昌的外交之功了?你怎么不说我收复汉口租界就是他交涉的功劳?”

“好了,好了。李帅,没有人能抢走你的功劳!”看胡汉民和黄炎培涨红了脸有和李想掐架的冲动,孙中山赶紧笑着来和解道:“但不可否认,南阳路十号的赵宅惜阴堂,是各派要人聚会之所,赵凤昌与官僚、士绅、同盟会、光复会各方人士皆有往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当中的多数人都和赵凤昌一样,“感怅清政之不纲,非改弦易辙无可救治。抑且非一二长吏所能祸为福也”。至清廷“皇族内阁”的出台,意味着立宪化作泡影。赵凤昌“乃更断言清廷之无可期望,谋国必出他途以制胜矣”。这样看来,赵凤昌已经对满廷失去信心,就应该是我们革命党人拉拢的对象。”

上海,天才蒙蒙发亮。扆虹园的佣人们挨次吹熄了悬在门前和巷子里的大红灯笼,守了一夜的警卫也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回房睡觉去了。

昨夜参加同盟会的高干会议,李想心中很是憋屈,一大早便起身至园子里练功,一套普通的长拳打下来出了一身的汗,心里总算舒畅了些许。

孙中山穿着一身英武的军装,带了汪精卫、胡汉民,还有一个李想不认识的陌生中年男人,刚转出前门,早见收功之后正拿着毛巾擦汗的李想,便笑道:“克强说你是心武的师弟,看来所言非虚。你可知你师兄的下落?”

李想一边施礼问好,一边笑道:“我还想问先生您呢,他可是您的保镖。”

“黄花岗之役以后,他灰心失意,离开了同盟会,也离开了我…………”孙中山想起那段同盟会最艰难的岁月,他手下得力干将一个个离他而去,张太炎从组光复会,宋教仁另组中部同盟会,黄兴厌倦举义而醉心刺杀…………脸色浮现一抹蛋疼的忧伤。

赵凤昌名声在外的奇谋妙断、体制内外游走的经历、以及寓居“十里洋场”的独特优势,带给赵凤昌的最大好处,是丰富的人脉资源。辛亥前夜,赵凤昌的朋友几乎遍及朝野内外,政商两界。张謇、汤寿潜、唐绍仪、梁敦彦、胡元倓、熊希龄、郑孝胥等闻人都是他的好朋友,在家乡常州,东南名士庄蕴宽、武昌新军创始人吴殿英又都是他的姻亲。革命党一边,赵凤昌很早便结识了同盟会骨干胡汉民。

孙中山用手轻轻捶了一下梁柱,一副下定的决心说道:“我们党人就在海外,没有他们熟悉国内形势。如今,南京临时政府总机关宜如何组织?一切建设,宜如何预备?同人意见,宜如何发表?已独立未独立各省,宜如何交通?满洲政府如仍存在,宜如何应付?北方军队如袁世凯、张绍曾等,宜如何联络?…………一切纷纷错杂,要尽快理清,尽快组织南京政府,惜阴堂是非去不可的!”

李想冷笑道:“那我也陪先生走一趟,见见这个赵老头!”

默不作声的汪精卫心里猛的一惊,脸上却不肯露出,不阴不阳的笑道:“只怕赵老头吃不下你的拳头!老头子可没有顾忠琛的身强力壮。”

“怎么?他要是顾忠琛一类货色,挨我一拳算是轻的!你要是和顾忠琛一样,我也照样打你满地找牙!”李想朝汪精卫挥了挥拳头,没有任何的理由,他看到汪精卫这张俊脸就想砸碎它。

[

李想接过宋缺递过来的大檐帽戴上,小心的把帽檐扶正,随意的问道:“先生这么早是要去那里?”

孙中山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笑着回身指着李想不认识的中年男人道:“这位是黄炎培先生,同盟会员并负责同盟会上海分部,他上海滩政界、学界、商界,各界中均为其骨干。武昌举义之后,各界时时聚会,在上海的几个据点是:教育总会是一处,工巡捐局是一处,望平街时报馆楼上“息楼”是一处,赵凤昌的家“惜阴堂”又是一处。往来的人来自社会各界,经常到这几个地方经行会商。听说状元公张謇来沪的时候,也时时会集在“惜阴堂”里。而在这几处之间奔走联络的正是黄炎培先生!我昨日来沪上,赵凤昌今日来电请我过去,要了解和沟通情况,及时交换看法,并商定一些主要的立场。”

孙中山要去拜会惜阴堂!李想心中不由一动,只是暗暗琢磨。

黄炎培含笑解释道:“赵凤昌阅历丰富,人脉深厚,又熟悉政情,洞悉时事,因而惜阴堂一直是上海地方绅、商、学界聚谈集议的主要据点之一。四十年间,东南之局,有大事,必与老人有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