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184影响所及(下)

184影响所及(下)(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认为此时应当竭力促进增强南方实力,完满组建临时政府。我担心民党如进一步向北洋伸手,逼迫袁世凯,则迄今苦心搞起的<停战协议>、和议准备将无法完成,我们不能逼迫袁世凯做胡林翼和曾国藩。”

黄兴实际上也仅看到了表面。但此时,即使黄兴坚持己见,也未必就能挽得住尤如脱缰野马一般的“主战派”。

在这之后,他虽自始至终反对革命军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作战,但李想不遗余力的煽动民族情绪,最后表现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强硬姿态,他的反对就能拖住李想引弓待发的战箭吗?

蓝天蔚道:“事以至此,虽然黎元洪与冯国璋在汉口签订停战协议,但是李想在京汉铁路突如其来的战事,不知袁世凯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是否还能与咱们议和。既然和议无望,不如战斗到底。”

“真不是时候,简直是捣乱。”宋教仁暗自嘀咕着。

在湖北问题上显然很难达成一个一致性意见。

宋教仁说道:“为防止事件扩大,应避免进一步行使武力。当此民穷财尽,饷源已竭,战则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能赞成共和,和局自易就绪。”

“主战派”的急先锋林述庆大将发言道:“从目前湖北之北洋第一军的优势兵力和李想革命态度来看,江浙联军认为可考虑由沪宁再多派出三个师团左右的兵力,与黎天才汇合援鄂。”

内阁民军将领们虽对林述庆起初的话表示认可,认为将革命进行到底是革命党人应负的全责。但听到由江浙派兵的要求时,却几乎都认为林述庆太性急了一些,几位将领几乎都沉默了。

“派兵?”柏文慰试探性的问道,“派谁?民穷财尽,饷源已竭,劳师远征,谁去?”

姚雨平冷冷的道:“接到在武汉达成停战协定的报告。但鉴于袁世凯一贯的态度,是否出于诚意,未可置信,即使没有李帅在京汉铁路的事件,恐日后同样成为废纸。”

林述庆提出:“正因袁世凯方面无诚意,今日岂非为撕毁协定制造借口。其南北和议或停战协定,只是为争取完成作战准备所采取的缓兵之计而已。”

“我去!”姚雨平扬声道,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逞血气之私,迹似近于卤莽。”张骞轻喝一声。“如李想之流,使之和议已陷于种种困难之危境,效力已失,险象丛生,倘有违言,便须决裂,若复干戈相见,必致沦胥以亡。”

陈其美沉吟着说道:“李想一直在提高国民革命意志,而袁项城也在进行对民军战争准备。我沪上党人对和平解决之努力,由于李想方面轻率挑战之态度,事态大有逐渐恶化之虞。大规模出兵,原非革命之所好,但由于湖北李想革命军之自卫行动,处于优势之北洋军队重围中,恐将陷于不能救援之危险。此外,国民生命财产也濒临险境。为迅速予以救援,并一扫事态之根源,应向湖北方面派遣必要之兵力。虽不愿事态向其他方面扩大,但鉴于北洋在北方全面准备战斗之局势,有导致其他方面民军关系尖锐之虞,故必须考虑保护在光复省份湖北、山西、陕西的问题。此外,判断恐将引起东西列强之交涉。”

根据以上局势判断,沪军都督陈其美就向湖北李想革命军增派兵力一事,作了如下考虑:“为了解决京汉铁路事件,以现在湖北李想革命军和前述由黎天才军以及江浙联军军应急派出的兵力似已充分。但估计北洋第一军的总兵力有下辖第六镇(统制李纯)、第二镇的第三协(协统王占元)、第四镇的第八协(协统陈光远),此外,预料将使北洋军陆续沿京汉铁路线南下。因此,准备另由江浙出动三个师团是勉强至极。”

眼下“和议”方针越来越走样,民党核心人物陈其美都有援鄂提议,黄兴感觉非常不安。为此,他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