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理想年代 > 69 归去(七)

69 归去(七)(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熊秉坤虽然有些闹情绪,还是跟着蔡济民出了茶馆。出了茶馆门口,可见右手方向层层楼宇之外突出一峰,叠翠的青峰顶现出阁楼一角,便是大名顶顶的黄鹤楼。他们顺着街道走往蛇山黄鹤楼的方向,祭天誓师大典就在蛇山脚下,军政府咨议局红楼前的阅马场举行。

咨议局红楼会议室里,由黎元洪主持革命党人的军事会议。黎元洪胖胖的脸上红光满面,再也看不得被革命军士兵强行压到咨议局上任时的衰样。他此刻正在发表任职后的首次激情演说,“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翻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承党人及军、学界多数同志推戴兄弟为都督,我无德无学,何能担此大任。但众意难辞,自应受命。”

说到“自应受命”,黎元洪也今天才正式下定革命的决心,以前最多只能算是被动合作。湖北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使许多保守派人士的心思都活络起来,也包括他。想当初李想带领六千革命军过江,才十几天的功夫,加上各地改编,扩招,部队至少也膨胀了十倍不止。而武昌革命军,依旧还是那几千人而已。黎元洪心想,配合着自己天降的福缘,要是还比不过李想,那还不如此前湖北都督一职,直接让位给李想得了。

黎元洪瞬间豪情万仗的继续说道:“我等身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我鄂军出差驻防各部队,闻义帜飘扬江汉,必立时响应,前来归附,长江下游及云贵等省军队中之军官,多为鄂军出身,北洋军中,由吴禄贞统领带去的军官不在少数。

东三省的上中级军官由湖北军界调升去的亦有五十余人,下级军官自不待言。这些人平素即有革命志向,也一定能响应革命。因此,革命事业成功,绝无疑问。”

23Us.com

从咨议局红楼到原总督府,这条武昌最繁华的大街亦显出些许萧条冷清。如今身为首义之地的武昌,相比革命风潮热涨的汉口,却显得冷清许多。

来福茶馆的招牌幡伸出街角,在风中飘荡的清冷,茶馆里稀稀拉拉的坐了几个客人。在靠窗的角落里,坐了两个身穿戎装的革命军人。起义那晚,与李想一起冲锋陷阵的熊秉坤,还有蔡济民,两位首义功臣,此刻显得无比落寞的缩索在茶馆的角落里。

“当初就该和李西屏一样,随李大帅渡江去汉口。虽说革命理念不同,可是战场杀敌,也比窝在这里痛快。”熊秉坤满肚子的牢骚,他还算是留了口德。如今咨议局召开的军事会议,他已经没有资格列席其间。

自从居正借孙中山先生的名义,要求革命党人通过《军政府暂行条例》之后,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士一番讨价还价,黎元洪即正式上位。原文学会和共进会又互生矛盾,互相排斥,结果就是原起义党人接连--落权。蒋翊武和詹大悲等湖北革命领导人,现在咨议局毫无说话的权力。

黎元洪趾高气昂,俨然以革命党人的首领自居,不,他已经是革命党人首领。从上海归来的居正,还有刘公,蒋翊武和詹大悲等湖北革命领袖都恭敬的聆听他的演讲。汤化龙,黄中垲等立宪士绅派人士,以及军中吴兆麟等军官,也都是对他表现的毕恭毕敬。

红楼的军事会议就在黎元洪的演讲当中结束,所有人起身,黎元洪等军人戴上大檐帽。虽然黎元洪的身材有点胖得走形,但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蓝色将军礼服,却衬托出他一身的贵气。

“散会!”黎元洪平常的一句话,也能显出不怒自危。

“刚则易折,汉口革命军走的是太过激进的道路,等袁世凯反扑过来,会是什么结果?我更看到武昌这边的局势,李想他们根本就走错了革命的道路。”蔡济民把玩着手中的细瓷青花茶杯,悠悠说道。他也对武昌咨议局不满,在军政府说话也是越来越没有份量,此次军事会议,他干脆就不参加了。但是,这不关革命信仰的问题,只是党人内部的矛盾。他最后说道:“我是中国革命的信徒。武昌城里的学生几乎都跑去了汉口,他们以为只有汉口革命军政府才能就中国吗?”

熊秉坤摇摇头,“凡是有为青年,谁不希望自己的青春,可以和革命,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汉口那边与清军越是打得轰轰烈烈,越是显得武昌暮气沉沉。在年轻人的眼里,只有轰轰烈烈才是革命。”

正如此刻熊秉坤所说,汉口处处弥漫着革命的硝烟,凡是一个有为青年,受其氛围,莫不为之疯狂。

熊秉坤所说,蔡济民也了解,咨议局的当家人也都了解。为此,武昌咨议局军政府准备导演一场祭天誓师大典,以鼓舞士气,聚拢民心,更示武昌革命军政府为湖北革命之唯一正统,甚至是中国革命之正统。

蔡济民掏出怀表,翻开时钟一看,道:“咨议局的军事会议也快要结束了,祭天誓师大典就要开始了,我走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