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第一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第一帝国 第49节

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第一帝国 第49节(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推荐小说:

31.陈宫为曹操谋得兖州牧一事,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世语》。

32.见《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33.见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后记

1.见《三国志》之《典韦传》、《郭嘉传》,及裴松之注引《傅子》。

21.请参看田余庆先生《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

2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诸葛亮《后出师表》。此文正史不载,文集不录,学者多疑为伪作,但仍可代表诸葛亮的思想。

23.范文澜《中国通史》说,曹操在北方,诸葛亮在蜀国,都“革去了一些东汉的恶政”。田余庆《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一文则说,曹操“去浮华、清吏治、抑豪强”,与袁绍形成鲜明的对比,只有诸葛亮“可以同他比拟”。这实在是史家之笃论。

24.建安八年,曹操因战马踏进麦田,便割下头发以示受罚,事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

25.见《三国志》之《法正传》、《彭羕传》。

2.见胡适《〈三国志演义〉序》。

3.见鲁迅《随感录三十九》。

4.详请参看拙撰《〈三国演义〉的“性之病”》一文,原载2010年7月22日《南方周末》。

书香门第【白鹰魅影】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26.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评语称:“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蜀记》则称:“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

27.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裴松之注引《袁子》。

28.见《三国志·蒋琬传》。

29.把《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称为“张道陵的徒弟,吕洞宾的师兄”,是曹聚仁先生的说法,见曹聚仁《〈三国演义〉史事的真实性》。

30.见《三国志·吕布传》、《后汉书·边让传》、《资治通鉴》卷六十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