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第7节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第7节(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没错,他弯不下那高贵的腰。

可惜到了渊明这一代,陶家已经败落,变成了破落贵族或破落士族。但,血性、精神和性格,却似乎是可以隔代遗传的。因此陶渊明的内心深处,有着一般人不易觉察的高傲和高贵。只不过,这种内在力量在陶侃那里表现为英雄气,在渊明这里则看起来像是平常心。

然而最不平常的,恰恰就在看似平常之中。辞去彭泽县令职务的第二年重阳节,已无酒喝的陶渊明坐在宅边菊花丛中,满手把菊,写下了这一千古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也许,这就是陶渊明的真实形象。在这里,“见”是不能错为“望”的。望,就刻意了,也不悠然。只有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平淡之中才蕴含着绚烂至极。

也只有如此,才是魏晋风度。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诗是好诗,事可存疑,也不必较真。但,一大早听见有人敲门,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就去迎接,这种心情和心理是真实的。显然,陶渊明渴望与人交往。他也许躲避官场躲避政治,却并不躲避社会。

其实就连对政治,也未必毫不关心。据说,陶渊明写诗作文标注日期,绝不使用刘宋的年号。也就是说,他并不承认刘裕的宋是合法政权,他的心目中只有晋。

那么,他又为什么不做晋官?

名士皇帝司马昱  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时,简文帝已去世二十多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死后被尊为太宗的东晋皇帝,其实比陶渊明更像隐士,也更像名士。

没错,他才真是“大隐隐于朝”。

简文帝司马昱的身世,前面已经说过。他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小儿子,差点被司马睿立为继承人。只是由于王导等人的坚持,长子司马绍才成为第二任皇帝。

其实晋明帝司马绍并不简单。某次,有人从长安来见晋元帝司马睿,只有几岁的他正好坐在父王腿上。晋元帝便问儿子:长安和太阳,哪个远,哪个近?

司马绍回答:长安近。因为长安来人了,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里来。

官位太小。

田园诗人真隐士,会嫌官小?

会的,因为陶家祖上极为显赫。曾祖父陶侃,官居大将军,位进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兼任两州刺史(其中一州还是荆州),被时人评价为英明神武似曹操,忠诚勤劳如孔明。这是何等豪雄的风云人物!

难怪陶渊明要称督邮为“乡里小人”。

也难怪他“不堪吏职”,要辞官而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