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二三事 > 第二二零章 鏖战淞沪——救护

第二二零章 鏖战淞沪——救护(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中日军队交火,这并不是头一遭。九一八打过,五三惨案在济南打过,但是那几回,至少在战地,很少出现民众大规模援助军队的场面。

道理很简单,第一,你中国军队要够硬气,你敢打,我才不算白帮你,东北军那样的无耻后退,没骂娘就很不错了。第二,你起码要能守得住战线,如果中国军队一路败退,兵荒马乱中,援助的民众自身安全就难以保证,能真正能像红十字会救护队那样,能够不管胜负,不避生死的民众,到底也是少数。

而上海这边,恰恰能满足这两个条件。19路军够硬气,又能维持住战局。上海乃至全国民众的援助顿时如排山倒海而来。

打仗打起来伤兵多。这没问题,上海租界里,纷纷开设伤兵医院,各个医院的大夫护士纷纷赶来义务救治。

;

就在大伙拥挤在一起往后方逃难时,有一小群人,却逆着人流向着战区前进,赶去支援19路军的。他们是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队。

战斗是在1月28日夜打响的,仅仅几个小时之后,红十字会的救护队就从租界出发了,此时正是29日的清晨。当时,从租界到闸北,几个交通要道都是有铁闸门的。救护队来到铁闸门边时,发现铁闸门已经被租界的巡捕关起来了,门外挤满了哀求开门的中国难民,铁闸门外不远处就是被战火点燃的残垣断壁,巨大的黑烟笼罩在战区上空。

在这一片如同世界末日般的凄惨场景面前,红十字会的救护队员们没有拿交通断绝当借口退缩,而是默默地绕远路,从西面经过沪西出租界,再折回进入闸北战区,进入了上海北站开始抢运伤兵。

如果有人对前面的章节还有印象的话,应该知道,29日的上海北站,正是日军空中轰炸和地面进攻的重点。这一天,上海北站的建筑遭到严重毁坏,中国军队的装甲列车扛不住日军飞机轰炸,从北站夺路退向后方。驻守在此的宪兵也因为燃烧弹引起的大火纷纷逃出北站。而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队员们却在上海北站,从容镇定地抢运伤员,毫不退缩。其视死如归的气魄,令军人们亦为之肃然起敬。

如冰山的融水一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救援的队伍中来。闸北民间慈善组织的蓝十字会也赶了过来,中国童子军也出现了。

说个这个童子军,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儿童未成年怎么能进入战区救人呢,这不是太危险了吗?其实,中国的童子军是分三种的,12岁以下的叫幼童军,12岁到18岁又为一档,真正进入战区的,其实是第三档,年满18岁的青年童子军,都是成年人。

在事变当日,最活跃的童子军来自基督教慕尔堂,这批童子军将从战区救出的一百多名难民安置在教堂里。不但是基督教,佛教的报恩寺也敞开大门,收容无家可归的难民。

在这场劫难中,冒着生命危险,首先挺身而出的这些人,既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工商钜子、名人雅士,而是民间组织和志愿者。

但这些人,却早已在各种关于一二八事变的描述中,被前者挤到了角落。

29日,中日双方约定停战。随着枪声稀落下来,民众的爱国热情,迅速升温扩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