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二三事 > 第两一三章 鏖战淞沪——援护

第两一三章 鏖战淞沪——援护(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就在国民政府积极调兵遣将,准备与日本全面作战的时候,在上海,随着日本海陆军的大规模增援,谁来当总指挥自然也成了日本陆海军之间很微妙的问题。

海军这边,原来在上海的最高指挥官是第一外遣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少将,但是随着海军大批舰船增援,日本海军专门成立了第三舰队,由海军中将,56岁的野村吉三郎海军中将出任舰队司令,接管了上海作战的指挥权。

要说起这个野村吉三郎,和中国人还真是有点瓜葛。这位野村早年毕业当航海长时,他的那艘军舰叫“济远”号,就是北洋舰队方伯谦临阵脱逃,最后被日本人当成战利品的那艘巡洋舰。日俄海战,“济远”号在旅顺口触雷沉没,野村逃得一条小命。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野村的仕途之后是一片灿烂,此时刚刚由横须贺镇守府长官调任第三舰队司令。

之所以让野村出任司令,是因为他曾经任驻中国的第一外遣舰队司令两年,也就是盐泽幸一现在这个位置,对中国情况比较了解。

;

范杰点了点头,心里也有些感慨:蒋介石虽然现在是军委会委员长,可是地方军阀都是只在口头表示服从,实际的动作谁也不肯做,比如,昨日,蒋介石命令第一防卫区司令长官张学良率部挺进东北,但北平的张学良面对派来会晤的国民政府代表陈公博和李济深,只回答了几句无懈可击的官话:“巩固后方,推进前方;保护地方,拥护中央。”

广东方面也是如此。蒋介石曾命令广东陈济棠出兵江西南部,对付正在猛攻的红军以维持治安,以替换被牵制在江西的中央军使之能奔赴淞沪驰援。但是广东方面却置之不理。导致江西籍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极力反对蒋介石调遣驻在江西的第9师、陈诚第18军等中央军援助上海。

至于四川方面的刘湘,则更表示不能保障南京政府使者张笃伦安全,阻止其入川,蒋让川黔等省做预备队的命令也形同虚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蒋介石不要说军饷武器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了,连人都指挥不动几个,他拿什么在这时全面抗战?他不“一面抵抗一面妥协”,还能怎么办?有人说,只要南京政府和蒋介石高举“抗日”的大旗,各路军阀自然会聚集在他的麾下抗日,可蒋介石在1月30日的告全国将士电够慷慨激昂了吧?但有哪个军阀愿意出力的?

此时全国部队200多万,蒋介石能指挥得动的部队也不过几十万人,蒋介石还要防止日军在别处挑衅,不可能把手头的所有部队全调上海来,调近10个师到上海附近,也不算少了,但是军阀们基本没有什么实际军事增援的表示。

事实证明,那种“只要南京政府和蒋介石高举抗日的大旗,各路军阀自然会聚集在他的麾下抗日”的想法,不过是一厢情愿。

第二天,也就是2月7日,教导总队扩编为旅级编制的公文正式下发了下来,唐光霁由少将升为中将,张铎升任少将参谋长,总队附朱宗海兼任炮兵团团长,范杰任第一步兵团团长,下属1营,3营,和补充营,马威龙任第二步兵团团长,下属2营,4营,和补充营。

从这一天开始,范杰开始训练起了第一步兵团,1营交予王启年,范杰极为放心,3营由四期的刘刚任营长,至于补充营,范杰交给了于有,补充营的士兵来源自两部分,一部分由湖南华美护卫队抽调,一部分是小柳从北平招收的东北军士兵,自九一八后,张学良的财力已经无力维持庞大的东北军,数个师的官兵被裁撤,小柳从中招收了一批与日军有着血海深仇的官兵,一部分编入军调处,一部分送到南京范杰这里准备参战。

就在马威龙还在招收和训练补充营的时候,范杰这里已经初成战力。

而在同一时间,由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而成的第88师独立旅的2个团集中于上海虹桥,准备参战。蒋介石也应陈铭枢的请求,亲自批示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增援十九路军。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汪精卫电告十九路军,已饬令财政部拨款5万元慰劳前线将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