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二三事 > 第一九四章 一二八?淞沪战 三十一

第一九四章 一二八?淞沪战 三十一(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之后酆悌和邓文仪依旧滞留杭州,而滕杰三人回到南京后,立即赶往拔提书店,与焦急等待的力行社同僚们见面了。

得知校长的态度后,二郎庙几十号人物心里的石头都落了地。他们打电话的打电话,备车的备车,相拥到蜀陕饭店,喝酒庆贺连同“安排业务”。

在等待酒菜上桌的时间,胡宗南一下子把“业务”全安排完了。他是个雷厉风行的军人,最不习惯官样文章的扯皮。他说:

“既然校长表态了,我们就立马干他的!……老是漫谈,猴年马月才有结果。再说人多嘴杂的,你一句我一句,反而误了正事。我建议推选滕杰、贺衷寒、周复、康泽、桂永清五位同学筹备”……

这番快语比较符合军人们的脾性。酒宴后,在滕杰的召集下,五个人开了一个短会。对宗旨、原则、形式、纪律、名称、口号等进行初步讨论后,他们安排了分工。滕杰、贺衷寒、周复三人负责《章程》,康泽与桂永清则负责起草《纪律条例》。

“说说蓝衣社的事情吧!我之前在上海,对杭州那边虽有所关注但还是不如师兄你了解。”范杰缓和了语气。

酆悌盯着范杰看了一会,知道他真的放下了心,在给他说起了杭州的事情。

蒋介石在离开溪口老家两三天后,便在杭州紧急召见了滕杰、贺衷寒与康泽。

这三个人,被视为力行社“筹办最力者”;在前往杭州的路上,他们就议定见面时称谓蒋介石为“领袖”,而不是原本的“校长”。

这个称谓结合蒋介石对那个法西斯意大利“领袖”的兴趣,也是一个预言,一种伏笔。

得到蒋介石的支持后,这群年轻的军官,开始展现出惊人的才华。他们抱负远大、忠诚团结、行动敏捷,仅仅这一点,在那个离散时代,在“一盘散沙”的社会构架中,就决定了他们的作为。何况在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当时中国最有力量的军人;又何况,在他们这里,集结了这么多不同的背景、阅历、思考方式和特长。

他们注定要崛起。

;

在杭州迷人的西子湖畔,当夕阳斜斜照射着雷峰塔时,开始了一场关乎民国命运的对话。

“校长开始的态度并不明朗……他同我们一样,对政府内部存在的士气低落、追求个人私利、腐败等现象也表示了忧虑。此外最重要的是,校长了解到了这些军官对他个人的忠诚。”说道这里酆悌也有些兴奋起来。

“校长说他自己支持我们。只是我们年纪很轻,经验不足,怕做不好,让他来指导我们。”范杰明白这是蒋介石在片语释兵权。

果然酆悌接着说道:“校长表示了他对力行社组织状况的不满意。校长说,他需要一个更正规一点的组织。他指令滕杰、贺衷寒与康泽三人立即制定《章程》和《纪律条令》;更重要的是,要多注意借鉴复兴的德国和意大利运动。或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密谈一个多小时后,滕杰他们三人才起身告退。”这时,一个颇为戏剧化的细节传入了范杰的耳中:“校长告诫说,我们是他的学生,领袖,别人叫他可以接受,我们还是要叫他校长。”光这一点就让酆悌极为的兴奋,他和邓文仪一直在校长身边,对校长最是了解不过,颇谙校长风格三味的他,从这只言片语里便知道,从此以后,“领袖”称谓将弥漫在二郎庙乃至南京、中国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