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二三事 > 第一九三章 淞沪战 三十

第一九三章 淞沪战 三十(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1931年,斯大林研判此时仍不宜放蒋经国回中国。他把蒋经国派到莫斯科郊外柯洛温斯基地区朱可瓦村的一处集体农场。俄国各地的经济改造进行得相当痛苦,但是莫斯科地区则相当顺利。这些农场供给莫斯科居民粮食所需,附近的“模范集体农场”又可做为宣传之用。

蒋奇怪的是,经国在他的回忆录里只一笔带过集体化的过程,根本没谈到富农的命运和粮食短缺的现象。鉴于朱可瓦村相对稳定,加上当时俄国人人活在奥威尔式备受监视的社会里,经国很可能相信农村必须改革,在斯大林领导下也有“令人目晕神眩,大为成功”的成绩。

朱可瓦村农民绝大多数“没念过书、粗鲁不文”,半数以上饱受虱、蚤缠身之苦。第一天夜里,蒋经国睡在教堂的仓库。第二天上午当他去吃早餐时,几个农民嘲笑他:“瞧,来了一个只晓得吃面包、却不会犁田的人。”蒋经国立刻认真学犁田。第一天就一路埋首工作到日落,吃了饭,已瘫倒在床上。农民对他印象大好,10天之后就推选经国“代表他们与镇上的组织交涉谈判贷款、交税和购买农具事宜”,再也不要求他从事体力劳动。事实上,几个月之内,他就成为这个集体农场的主席。

而在蒋介石方面,自从清共之后,蒋经国写了篇文章骂他之后便没有蒋经国的消息,作为父亲他没有让手下去查,真要去查,结果是什么。谁知道?

蒋介石对蒋经国的那篇文章并不记恨,但他对苏方并不相信,担心这一查,苏方反将蒋经国给杀了。

校长的接班人,这个位子上最有利的争夺者就是胡宗南和贺衷寒了,贺衷寒一向以黄埔老大自居,而胡宗南更是携“天下第一师”师长的巨大威望,其他人根本就无法与这两人相提并论。

这事说起来还是从蒋经国在苏联被软禁说起,1925年10月,蒋经国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后来一步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俄共青年团。四一二之后,蒋经国在中山大学的集会上登台演讲,谴责蒋介石叛变革命,几天后在塔斯社发表公开声明与蒋介石断绝父子关系。

这令蒋介石极为伤心,这对于蒋介石的第一次下台未尝没有影响,这时候的蒋经国在苏联委曲求全,蒋介石是并不知道的。

1929年开始,蒋经国多次提出申请加入联共,即布尔什维克,11月2日,托尔马乔夫军政研究院党支部一致同意接受蒋经国入党。12月15日,蒋经国被接受为第四类党员,所谓第四类,指的是“人民敌人”的子女。1930年3月28日,列宁格勒军委会正式批准蒋经国为联共候补党员。

1930年5月,蒋经国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每一科都是“优等”,自托马契夫中央军政学院毕业。他的毕业论文是探究游击战争。他的个人资料档案上,记载他“非常聪明……全校最优秀的学生”。

蒋介石数次围剿中央苏区,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而在内部贺衷寒则与胡宗南争夺校长继承人的角色。

;

毕业之后,蒋经国再度申请,要求准予回国,但是苏联绝不会这么轻易的放“人民敌人”的儿子回国的。自然蒋经国的申请被拒。

蒋经国在军校念书,体魄自然几位强健。可是,这件事使得回到莫斯科的他生了一场大病。这是他在留俄期间,几度重病的一次。这些病毫无疑问与他的糖尿病有关联,又因他心情抑郁,大量喝伏特加酒而更加恶化。

10月间,蒋经国病愈,奉派到莫斯科一个重要工业设施——迪纳摩电厂当见习生。起先,他要担任机械工具操作员,每天8小时以上繁重的体力劳动,月薪只有45卢布。共产国际要他“亲身体验无产阶级的生活”。他每天清晨7时起床,夜里还要到列宁国际学院研修工程科学至深夜11时。农村动荡引起食物短缺的现象,此时已蔓延到城里,经国有时候早上没有饭吃,就得上工,然而他善于发挥课堂所学,在电厂里提议做了若干技术改革。5个月之内,薪水加倍。加薪,反映出斯大林突然改变主意,谴责“齐头式的平等”,在工厂内导入论件计酬制,鼓励技术官僚的精英制。依照蒋经国的自述,他全身心投入工作,除了在工厂工作,上学研修之外,他每星期还抽出7个小时,在工厂讲授军事学。

大约在这段时期,蒋经国在列宁国际学院一次会议中批评王明,导致共产国际要他离开莫斯科,到西伯利亚阿尔泰一个矿场工作。经国以身体健康为由,向苏联共C党中央申诉,才得以取消此一派令。

1930年夏天,王明和一批亲斯大林的中山大学毕业生,秘密潜回上海。这批学生号称“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构成中共党内所谓的斯大林“回国学生派”,此后数年与毛主席争夺对中国共C党的掌控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