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南北杂货 > 387.嫁妆

387.嫁妆(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从前这种情况更严重些,这几年长安城中的大小街道都被铺上了水泥路面,情况相对要好一点。

听闻那红薯一物,开春的时候在地里插上一株小苗,秋里就能长出一窝,一窝能产一二十斤,一亩地能播种三千株左右,那至少就是三四十担的产量。

若种粟麦,就算精心侍弄,亩产也不过三四担,若是土地贫瘠灌溉艰难,能产一二担就算是不错,遇着灾年更是颗粒无收。

与之相比,这红薯一物,简直就是天赐神粮,就连那些黑皮卷发的昆仑人,一时间也在长安城变得很受欢迎起来。

也有一些士族郎君站出来说,此红薯一物,虽则多产,却到底不如五谷蕴含天地精华,劝百姓还是应该多食五谷,勿以红薯肥甘而过食之。

长安城外这时候正在铺铁轨, 为这事, 当初这城里城外的也是热闹过一阵。

不过这热闹过了也就过了, 身处长安城, 时不常就会见识到一些新鲜事物, 听得多了见得多了, 百姓们渐渐也就都比较淡定了。

大伙儿现在最关心的问题,还是那传说中的番薯,有人说朝廷明年开春要给长安城各家各户分红薯苗。

也有人说没这回事,这头一年的红薯种子要先供给关内河东河北一些容易闹旱灾的地方,他们长安人一时怕是轮不着, 只有那些个有门路的家族才能弄一点在自家种种。

这城里头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 也不知道该信谁的,但还是盼着明年能分到几根红薯苗。

百姓也知晓五谷养人,那谷物产量不是低嘛,这几年随着长安城中人口不断增多,粮价亦随之节节攀升,关中产粮已经养不活这么多长安人口,只能从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区输送粮食过来,外地运来的粮食,别的不说,光是运费都要不少了。

再说现如今这长安城中的老百姓根本连红薯这物什都没见过,也不知道甚时候才能种上,此时何来过食一说?

想来那些士族大夫们,应是食过红薯的,不知食了多少,可是把那宝贵的粮种当做饭食抑或消遣吃了许多?

还有人说在那陇西的常乐县,那县里的百姓今年便已种上了红薯,这头一年先在保长家中种着,待到来年,各家各户便都能种上了。

至于说京城百姓如何能在家里种红薯, 这在二十一世纪确实不太可能, 但是在公元七世纪这时候,那就很平常。

唐初这时候大伙儿居住的这个长安城,早前乃是隋朝所建,那时候叫做大兴城。

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再加上朝代更迭,长安一带人口亦有损伤,发展到贞观年间, 长安城的人口也不算很庞大, 然而这座城的地方却足够大, 一条大街动辄几十上百米那么宽,一户人家动辄就是几亩地那么大,在自家院里种点蔬菜粮食,那都是寻常事。

眼下正是贞观年间,距离从前的战乱年代,刚刚才过去二十来年,很多长安人都是在战火之中存活下来的,所以就比较有危机意识。

既然家里有地方种菜种粮食,那肯定要种上啊,关键时候说不定就成了活命的口粮,还有那些个坊间街道,也是时常被人在路边种上菜蔬作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